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网>技术首页>选购指南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食品温度计SI-692

食品温度计SI-692回放

开播时间03-16 09:30

产品推荐

更多>

数字化工作流程进入实用化征程

2010
03-18

14:07:16

分享:
1284
来源:
   在4年前举行的drupa2004上,数字化工作流程(Digital Workflow)成为概念性热门焦点,旨在以图文信息和生产控制信息数字化生成、处理及传递技术为基础,将印前、印刷、印后和销售等各个工艺步骤集成化,借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zui终实现印刷品的自动化生产和流通,所有这些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当时已有多个厂商捷足先登,推出如印能捷(Prinergy)、爱普极(Apogee)、印通(Prinect)、畅流(ElecRoc)、TrueFlow等数字化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人们在认同这种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期待着真正实用化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到来。

    4年来,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以及诸如期刊、书籍、技术研讨会、展示会等宣传,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目标、概念和基本原理已为人所熟知,无论是PDF、JDF等技术名词,还是“整合生产”、“流程控制”等概念,在印前/印刷领域已耳熟能详。但从实际出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化工作流程才是推动这一技术进展的关键所在。4年后的今天,随着drupa2008的召开,相信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将有全新的诠释。

    CTP与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的关系

    实际上,在逐渐普及的CTP系统中,经常涉及到与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相关的配置问题,“激光照排系统技术升级到CTP系统,一般需要配置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看法很普遍。而实际上,目前和今后的“数字化印前系统”中,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都将占据很高的份量。

    数字化印前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

    (1)信息处理硬件系统(服务器、客户机、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硬件等);

    (2)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平台、数字化工作流程各功能模块软件);

    (3)图文信息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4)图文信息记录输出设备(直接制版机、激光照排机、打印机等);

    (5)接口系统(与印前、印刷、印后设备的连接系统)。

    我们不妨把CTP看做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的图文信息记录输出设备,即CTP是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的“执行机构”之一。其他的“执行机构”还有:激光照排机、打印机、印刷机、印后加工设备,乃至安装在远程客户单位的一些设备。这样,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就不再是CTP系统的“配套物件”,而会成为数字印前系统的核心。

    当前,国内部分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的应用由于受到设备、环境和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只局限在PDF文件预检/处理、印张拼大版、栅格化/加网(Ripping)、控制记录输出等基本功能范围内。由此极易导致一种“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约等于RIP”的看法。

    当然,这种看法会随着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应用的深入而逐渐“淡化”。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高层次”目标在于:逐步实现印刷媒体生产的集成化、自动化。这种自动化不仅也不应局限在印前阶段,而应在“媒体前端(Premedia)”、印前、印刷、印后、产品分销等多方面。扩言之,即把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数字印前系统纳入整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MIS)之中,成为MIS的一个组件,获得更高层次上的集成,使企业的作业安排更合理和流畅,效率更高,在竞争环境下获取更益。

    与前面的看法类似,笔者也曾听到一种戏谑幽默的说法:“CTP系统差不多就是个晒版机”。从能够制出印版的角度上看,似乎有道理,但细想起来,有些“辱没”了CTP系统。CTP不只是能够制版的系统,其在成像方式、制版品质、生产效率上与晒版机都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不仅能够进行RIP工作,还能做RIP所不能够完成的事情,尤其是其对生产过程控制信息的生成、处理、传送、决策、反馈和响应等能力已超出了RIP的范畴。

 

    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实用化之基础条件

    在已经具备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的前提下,要使其达到实用化并真正发挥效益,应该同时具备设备条件、人员条件和工艺基础条件。

    1.设备条件

    设备条件指能识别生产控制数据(JDF/JMF或私有格式数据)、按其指令正确工作的设备,这显然是一个基础条件。目前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通常支持PDF/PS文件,但有些系统因对生产控制用的JDF/JMF支持有限或不支持而采用私有格式。要使印前/印刷/印后设备纳入流程控制,这些设备应能识别相关的格式(哪怕是私有格式)并正确运作。如果存在数据格式的差异,接口就成为关键。一般而言,设备接口硬件和软件需要附加成本,且较为昂贵,这也成为限制流程系统应用的障碍之一。

    2.人员条件

    人员条件指掌握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硬件/软件操作,能把握系统各部分运作的人员,这个条件也很重要。系统的操作人员应了解印前数字化数据的类型和特点及印刷复制流程的运行,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文件处理、检查、除错,进行各种不同产品的印前/印刷/印后设置,能对设备的状况做出判断并进行相应处理。而满足这一条件需要进行相关培训。

    3.工艺基础条件

    工艺基础条件指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正常运作中,保证印刷产品质量的工艺相关条件。不能认为只要流程系统工作正常,就差不多能得到产品。这首先是“老生常谈”的规范化、数据化、标准化问题:每个复制工艺步骤的操作都要符合工艺规范,并按照合理的工艺数据进行控制。

    其次,应适应流程系统的要求,对各设备进行相应的校准和维护。例如,由印前获得并传送到印刷机上的“墨区控制”数据本可以迅速达到正常印刷状况,但假如印刷机的墨键归*大,则虽然系统工作正常,墨区数据仍不能使其达到正确的墨量,该控制仍是失效的。

    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应用实例

    笔者于2007年11月到德国斯图加特印刷媒体学院进行3个月的学习交流,并在Konradin Henckel印刷公司实习2周,亲身经历了该公司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较为全面的实用状况,愿在此与读者分享。

    该公司隶属Konradin媒体集团,印刷涵盖计算机、建筑、烟草、艺术设计、人文、汽车等多个领域的约50种德语专业期刊,并通过ISO12647胶印标准化认证。

    公司印前部门的系统配置是:Kodak印能捷数字化工作流程4.0版、Teamwork-net客户网络入口、全程屏幕软打样、版式喷墨打样、2台Kodak Trendsetter VLF CTP。公司大部分业务采用商业轮转印刷机完成,有多台MAN Roland的Lithoman(超大幅面)和Rotoman轮转胶印机,少数产品采用MAN Roland704B和705B单张纸胶印机印刷。印后部门配置有Kolbus胶订联动机、Müller Martini胶订联动机、Senator切纸机、Stahl折页机、Müller Martini配页机、BVM包装机、SLIIIM-900自动三面切书机。

    虽然多采用商业轮转印刷,但公司大约一半的产品采用30μmStaccato二阶调频网点,少量产品采用20μmStaccato二阶调频网点复制。笔者观察其印刷品发现,30μm网点印刷品质量良好,暗调层次略有并级;20μm网点印刷品质量优良,色彩/层次/清晰度明显好于30μm网点印刷品。据公司部门负责人说,有些客户强烈要求采用调频网点复制,公司为此专门进行试验,达到了客户满意的效果。图1显示了该公司的流程框架结构。

 

    将广告素材放入数据库的Media模块控制区,需要制作的广告图文由印前进行高精度制作后发送到数据库和编辑部。编辑部将广告图文拼入版式文件,制作出图文合一的PDF文件。

    PDF文件自动传送到印能捷系统,在印能捷Workshop系统下完成拼大版,随后进行版式喷墨打样校对和VPS(屏幕软打样检查)。VPS主要检查出血错误、页面间距错误、RGB图像、四色叠印文字等。无误的PDF文件传送到CTP车间的Render Station计算机进行RIP,并进行印版输出。印版由人工送到印刷车间,印刷后进入印后车间装订。

    值得强调的是:印前、印刷、印后加工的生产与JDF作业传票相。例如:CTP车间中曝光某套印版的操作在计算机系统终端上排队进行,作业状态会及时反馈到控制系统。

    在此,要对公司的客户系统Teamwork-Net予以特别介绍。这一系统是该公司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特别通道。客户具有专门的访问权限,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看到自己交付的任务目前的工作状态。客户还可对产品的每个页面进行检查、确认(无错签样)。当一个产品的全部印张核对无误并签样后,可以让系统生成一个在屏幕上可翻阅的“成品”,用以观察产品效果,甚至可以将其发送到其他公司(如旅游公司)网页上,供消费者选用相关产品。

    该公司的色彩打样理念也较特别。公司为*客户购置显示器并进行色彩管理维护,这样,客户就可以在自己单位看到“真实”的样张色彩。该公司的技术人员认为,对*应用而言,采用喷墨打样的综合成本较高,且稳定性低于屏幕软打样,公司印刷机台的看样因此同样采用经色彩管理的液晶显示器。笔者认为,这些做法和理念或许可以供读者参考。

    切实面对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用化

    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用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内及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逐步推进。不顾条件,一味追求全面“自动化”的高水平是不合适的。

    笔者认为,以数据化/规范化为基础,在流程系统下做好印前图文处理、色彩管理设置、栅格化、CTP制版等设置是zui为基础的工作;同时,利用系统的墨区墨量数据生成能力,获得较为准确的墨区控制,提高印刷效率和质量是较为实际的应用;除少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根据国情,不一定要追求印后加工设备的JDF控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有利于我国印刷媒体生产的*发展。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